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12-09 11:32:00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自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被批準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以來,有關其跟恩替卡韋在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細胞肝癌發生率孰高孰低的爭論不絕于耳,先前各研究人員進行的薈萃分析也表現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或許這兩款藥物在降低慢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上的差異本就不顯著,先前觀察所見差異皆因個體差異導致。臺灣研究人員在柳葉刀子刊(The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上發表了一項對這兩款藥物的分析結果的更新數據,同時試圖闡明這兩種藥物結果異質性的原因所在。
該項薈萃分析的研究結果最終也發現,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跟恩替卡韋在肝細胞肝癌發生率相關性問題上并無顯著的差異。并且,研究人員認為,對于一般患者而言選擇哪款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應該基于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和支付能力進行考慮,而不是優先考慮的是哪款藥物要比哪款更有效。
研究人員的研究文獻來源于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幾大數據庫,檢索了接受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或恩替卡韋單藥治療并隨訪至少一年的慢乙肝患者發生肝細胞肝癌的的相關研究。
從2006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17日之間發表的研究以及2018年和2019年國際會議的摘要,只要是跟這相關的研究文獻都被納入了。
研究人員使用隨機效應模型匯總了肝細胞癌的協變量調整風險比(HR),使用I2統計量和CochranQ檢驗評估了納入研究之間的異質性,并使用預先指定的亞組分析確定了異質性的來源。
研究總共納入了31項研究的119?053名患者進行分析。
在不匹配人群的研究中,使用恩替卡韋和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患者5年累積肝癌發病率分別為5.97%(95%CI為5·81~6·13,28篇研究)和3.06%(2·86-3·26,13篇研究)(P<0.0001)。
在所有8項與傾向評分相匹配的研究中,恩替卡韋和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的5年累積發病率分別為3.44%(95%CI3·08-3·80)和3.39%(2.94-3.83)(p=0.87)。
對14項比較研究進行協變量校正分析發現,使用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和恩替卡韋進行抗病毒治療發生肝細胞癌的風險相似(主要結果);校正后的HR為0·88,95%CI為0·73-1·07;盡管異質性顯著(I2=56·4%,P=0·0038)。
在以醫院為基礎的臨床隊列亞組分析中,兩種方案的肝細胞癌發病率沒有差異(校正后的HR為1.03,95%CI為0·88-1·21;I2=0)。
然而,在行政數據庫研究(administrativedatabaseresearch)中,使用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患肝癌的風險較恩替卡韋低(校正后的HR為0·67,0·59-0·76;I2=0%)。
綜上數據,研究認為,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跟恩替卡韋在肝細胞肝癌發生率相關性問題上并無顯著差異,對一般患者而言選擇哪款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應該基于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和支付能力進行考慮,而不是優先考慮哪款藥物要比哪款更有效。(更多肝病新藥研究信息敬請關注“肝臟時間”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