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04-20 09:20:00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目前,乙肝一線治療藥物存在諸多不足,但及時發現肝炎活動表現,可以于早期通過核苷酸類似物(NAs)或干擾素(IFN)進行抗病毒治療。除NAs與IFN之外,全球依然在研的乙肝新靶點藥物當中,基于RNAi療法的DCR-HBVS,值得醫藥學界關注后續進展。
小番健康從公開信息查到,該乙肝在研新藥已經于去年2019年1月,進行健康志愿者用藥的Phase 1 期試驗。DCR-HBVS是RNAi治療疾病的公司自主研發的,2019年第四季度公布Phase 1 期試驗數據。值得一提的是,DCR-HBVS在小鼠模型中,循環降低乙肝表面抗原水平超99%,可誘導血清以及肝內的表面抗原實現清除。
上一章,小番健康介紹關于RNA干擾類藥物的全球創新藥研發,基于靶向乙肝病毒基因組信使RNA,去年1月份第一位受試者已經開始進行該藥物治療。去年10月左右,Dicerna公司與Roche公司簽了一份協議,基于該在研新藥的開發技術,即GalXC RNAi 技術平臺療法,完成合作開發專注于DCR-HBVS治療藥物研發。
DCR-HBVS-101臨床研究,采用隨機、安慰劑對照的一項試驗,主要用于評估DCR-HBVS在健康人和非肝硬化CHB治療的安全性與耐受性。符合以上要求后,還需評估該在研新藥的藥代動力學特征,終點評估該藥對CHB的血漿HBV-DNA、血液乙肝表面抗原水平的初步治療效果。從曾經動物模型試驗來看,DCR-HBVS符合安全性,同時具有較強的表面抗原抑制作用。
基于臨床前良好的安全性評估,DCR-HBVS去年初正是開展人體Phase 1 期試驗并評估安全性。從原理上,DCR-HBVS不屬于以往的抗病毒治療藥物,而是使用RNA干擾來沉默并消除S抗原,可沉默全基因病毒組,該在研新藥亮點是,有效降低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可降至相當低水平。
DCR-HBVS屬于基因治療中的典型范本,為Dicerna公司與Roche公司(羅氏)共同開發的新乙肝療法。當然,這種新療法尚處于臨床試驗階段,還未真正上市。乙肝表面抗原,是較為特征抗病毒治療的難點之一,該抗原的水平下降或實現清除,能夠直接喚醒乙肝患者(CHB)自身的免疫反應,進而輔助CHB實現功能性治愈。
小番健康簡單介紹一下,DCR-HBVS-101試驗。試驗分為3組,參與試驗者是30人,A組接受單次遞增的該藥劑量或安慰劑,隨訪時間4周。B組參與者8人,均為未接受任何核苷類似物治療的CHB,隨訪時間為最少12周,B組為單劑量組;C組為多次激增劑量組,給予已經接受過核苷類似物藥物治療的CHBDCR-HBVS,參與者為18人,隨訪時間為16周以上。
小番健康結語:以上試驗數據和結論來自2019年美國肝病協會年會(AASLD),有讀者問RNA干擾類藥物是不是干擾素?答案:并不是。RNA干擾技術是2006年兩位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的美國人發明,從原理上和干擾素(IFN)出發點是截然不同的。RNA干擾是靶向乙肝病毒的前基因組RNA和信使RNA水平。
包括此前介紹的,AB-729、STSG-0002注射液、RO7062931、JNJ-3989等都是采用這種靶點。全球醫藥技術研發人員,基于過去核苷類藥物或干擾素,總體上對實現功能性治愈明顯不足。雖然,當前的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均為一線治療首選,但仍然需要長期用藥,所以核苷類藥物偏向于耐藥發生率越低越好的研發思路。